中秋假期随笔
中秋假期随笔
中秋假期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假期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秋假期随笔1
昨天下午行政会后知道,我们的中秋节假期从5号下午放到9号上午,9号下午正常上课,后来听说另一所兄弟学校是5号下午两节课后放学,9号晚上学生报到上自习,而今天早上又听一位朋友说,他们学校也是5号下午放学,但是8号(中秋节)下午四点,学生报到,晚上教师例会正常。
其实听说我们放了四天假时,也没什么感觉,因为再下个周六还得补一天课程,但是,当中说中秋节晚上学校要开会时,我不得不从心里感觉,我们的校长是人性化的管理的,是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工作的。
中秋团圆节,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团圆的中秋夜却要开会,听那些不关痛痒的说教,关键是兄弟学校的同事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感觉怎么能让老师心理平衡呢,这种安排是体现了校长的权威还是让上级领导看到你这个校长的魄力?其实一个校长关键是怎么让教师佩服你,而不是让老师屈服你!
每一位校长都会说:校长算什么官,我只是来和大家一起工作的。但是真正落实时,能与大家一起同甘共苦的,真没有几个。而结果呢:能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干一天,我们的师生会记住他的好,记住他的为人;而把同甘共苦当作表面文章的,可能也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感觉,甚至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其实老师是最温和的群体,没有人愿意去和领导做对,但是,老师却也是一个敢于挑战的群体,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自己的不满,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受害的是学生。领导只是降低了自己的预期成果而以!
所以做校长的,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老师放在心上,那么不管你将来走到哪里,去到何处,你将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当然,如果再往开来想想,社会中的各级领导又何尝不是呢,当小兵的,中层领导可能就会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但是那些领导却只是这里的过客,他们是把自己的这一站当成了家,还是当成了旅馆,这就是领导的工作作风。如果当成了家,他做一天,也会用心经营,但是如果当成了旅馆,则可能任意所为,反正有后来人收拾!
把岗位当成家的领导,工作的也肯定舒心,因为身边的都是兄弟姐妹,把岗位当成旅馆的,只是一个过客,因为身边的也只不过是过客,没有人会留下记忆!
中秋假期随笔2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确,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天还没黑,妈妈就把饭菜准备好了,有一只只大红色的龙虾,一块块烤熟的猪肉,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玉米饼,还有白切鸡肉、红烧鲫鱼、番茄炒蛋和排骨??????
这些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菜,桌上的菜飞来飞去,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在夹菜啊!不过,这可不是为自己夹菜,而是在为别人夹菜,家里顿时充满了快乐的气氛,不一会儿,桌上的饭菜就被抢购一空,这顿中秋晚餐我们吃的特别香,大家都非常开心。
饭后,我和妹妹一个劲儿的催促爸爸和我们出去玩灯笼,热闹的街上灯火阑珊,人流如潮。我提议到僻静的地方,因为这样才可以发挥灯笼的威力,前面一片漆黑,爸爸提着灯笼打头阵,灯笼的火光将我们的路途照亮了。我们边走边说说笑笑,好不开心!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妹妹的灯笼燃烧了起来,可她还没发觉,爸爸连忙赶上去将火扑灭,我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只见爸爸的灯笼也烧了起来,我笑得更大声了,忽然,妹妹大叫起来起来,不好,我的灯笼也烧起来了,我们忙活了好一阵,才将这三团顽皮的小火球扑灭,幸好爸爸带了电灯笼,我和妹妹又可以提着灯笼到处游玩了。但就在这时,我们发现迷了路,最后只好坐的士回家了。
回到家我就想赏月,于是来到屋外,月亮又圆又亮,好像还在对着我们笑呢!他把银光洒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传说中的嫦娥和玉兔呢!真有意思!
我们拿出月饼准备对月品尝。这时,这时,妈妈提议大家轮流说出带有月字的诗句,说出来才有月饼吃,我们一致同意了。我先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妹妹抢着说,“哦~我吃月饼了!”“不行,这分明是我要说的嘛~”我说。妹妹又说:“谁叫你不说呢!”我们两吵来吵去,最后爸爸说:“你们都切吵了,芳芳,你不会让着你妹妹啊,我们继续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妈妈说:“可怜九月初三月,月似珍珠露似弓。”我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妹妹说不下去了。之后,我们又说了很多,妹妹只得眼巴巴的望着我们吃月饼,于是,妹妹也吃了一块。
中秋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中秋假期随笔3
中秋,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秋色宜人,我有幸跟随自游族的坎坎踏上了探访青州漫萨古道之旅,让自己疲惫的心接受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
也许是好事多磨,6点到达银座门口集合,等了半小时终于出发,路上又绕道桓台、临淄接人,耽误了时间,到了近10点才开始爬山。
山坡上映入眼帘的满山的柿子树,树叶已经凋零,只剩下火红的柿子,就像小小的红灯笼挂在树干上,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惹人喜爱。
柿子树上结了个太阳。
回望北道村。
山路坡度虽不是很大,却也崎崎岖岖,刚前行了约半小时就有人提前阵亡了,但也有年过六旬的老者和不到8岁的幼童在坚持前行,还有几个美女驴友,也毫不逊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众驴友的互助帮扶下,前行约2个小时到达第一个小山头。
山头上,几块巨石叠加到一块,抬头望去,危崖岌岌,待手脚并用,登上崖头,却平坦无奇。
站在崖头,回望山野,远方的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勾勒出完美的曲线。
在秋风的侵袭下,群山虽不再翠绿,却又添了几簇火红,带来更加缤纷的色彩,别有一份秋天的美。
天好高,好蓝,蓝的晶莹,蓝的剔透,蓝的让人心怡。
云好淡,好白,白的纯美,白的无暇,白的让人神往。
风好轻,好柔,柔的温和,柔的轻盈,柔的让人心醉。
在这小山头小憩,摄影留念后,我们继续逶迤前行,约半小时,终于到达石道人山。
青州石道人山,亦称“石人山”、“寿仙山”。读过清人安致远《游仰天山记》者,都会记得“离白羊口行三七里,北望石道人峰,峰头立石如人,拱者,伛者,四顾者,负坐者、坐憩者,如秋山行旅,远睇疑真矣”的佳境名句。北道村背倚石人山而居,传说八仙来此采药、游玩,看到这里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痴恋美景,便各自化作石人,永远留在了此地,遂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远远望去,这些石人突出于山脊顶端,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巍然屹立,姿态各异。这些自然造就的石人,模样不动似动,欲动非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最东边的一组,老人们称之为众志成城。这些石人高约15米,四五个人携手并肩,面南远望,屹立巍然,眉宇、鼻梁、下巴,无一处不准确,无一处不符合比例。特别是眼睛,直视前方,更显得勇武刚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妙到如此地步,不能不令人叫绝。
紧挨着的是两石相抱,中间只有一条小石缝,能容一人通过。这组石人外观雄伟,内部玲珑剔透,被喻为“一线天”,也称“恋爱石”,高约10米,两个恋人环臂相抱,生死相依,即使是站在险象环生的悬崖峭壁前,似乎风吹欲动,危险而至,任凭世间沧海桑田,风雨变幻,他们依然矢志不渝,携手并肩,注视着人世间的日月轮回,又象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更古至今的美丽爱情传说。
仰望着这对石人夫妇,我有些许感慨。石本无情,人赋予之,尚能携手并肩,矢志不渝,上千百年,同生共灭。但我们这些所谓有感情的人呢?有多少曾经的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在时间的长河里坚固不再,又有多少曾经真挚的友情、浓浓的亲情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弱不禁风。
由此,我又想起了《北京爱情故事里》沈冰妈妈说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对我们来说,也许现实就是这样,有些东西我们希望是天长地久,却总是变成曾经拥有,过程是残酷的,结局是遗憾的,但至少总有一段时间的回忆是美好过的。
过了石道人,又前行三四里,登上一个山丘,但见一片苍茫的草原呈现眼前,这就是所谓的“空中草原”,也许是已是中秋的缘故,原本绿色的草原成了一片枯黄,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宝石蓝色的天空,别有一份秋意在心头。
蓝天,白云,枯草,红叶,秋风,好一个“天凉好个秋”。
青草黄了,枫叶红了,秋意浓了,凛冬近了,春天还会远吗?
中秋假期随笔4
这个中秋节,月亮还是那么亮16岁时,我的家人回到我祖母家庆祝中秋节,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坐火车回家了。我一路上都很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达车站时,我的祖父母早早地在车站等候。
我扑进祖母的怀里,要求她温暖而寒冷。当我到家时,食物已经准备好了。有玉米果冻、豆腐、豆腐花和肉末...这些都是我家乡的特色菜。豆腐和凉粉都是用石磨磨成的。它们是自己制造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它,它的味道比我买的要好。第二天是中秋节。我起得很早,大人已经很忙了。米饭和水在一个大铁锅里煮。奶奶一直用铲子铲东西。母亲把火烧得很旺。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然后水和米饭被过滤,米饭被倒进一个木蒸笼里蒸。外面更热闹了,二叔围着石窝,一手拿着棍子,一上一下不停地在石窝里打饭团玩了一会儿后,他们被配以木棍把饭团翻过来,然后继续玩,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嘿!嗨!”这确实是一项体力工作。一群孩子兴高采烈,眼睛直盯着石窝。不一会儿,米饭就变成了粘糊糊的面团。两个叔叔从石窝里拿出一个"大球",把它放进奶奶的盆子里。“好吧!你可以吃!”我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我的母亲和祖母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木蒸笼,揭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倒进石窝,看到了我困惑的表情。奶奶说:“这叫大紫吧,是用糯米做的。我们每年中秋节都吃糯米饭,这是这里的传统。”一年中的这一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因为有很多家庭。“那两个‘大力士’重复了刚才的动作,和我奶奶说笑,不一会儿我们一家人就准备好了。奶奶给了这两个人两大组作为感谢。
当回到家,奶奶很快在每个碗里挤了三个面团球,倒了红糖、花生和奶奶自己做的黑芝麻。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开心地笑着。我甚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在城里吃的月饼。我很难和这个蛋糕相比。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也是我吃过的最有意义的中秋节!今天是中秋节,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传统的中秋节。那天的月亮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圆更亮。那天晚上,人们会像明月一样仰望天空,希望家庭团聚与和平。
中秋假期随笔5
在我快乐的童年里,有一件让人一“闻”就笑的事,很搞笑哦!大家请看!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听老人们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竿。”到奶奶家打枣,是我每年最快乐的事。
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的小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你看那一堆堆、一簇簇挂满枝头的枣,真是好看。他们给中秋节带来了丰收的喜庆。
我不顾一路上的疲劳,操起与我手腕一样粗的竹竿,吃力的举起来,没头没脑地向枣树乱打,枣子噼里啪啦的砸在我的头上,疼的我哎哟哎哟直叫唤,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奶奶说:“傻孩子,哪有这样打枣的?应该有方法呀!”
我又向奶奶要了一把大椅子,站在上面,再拿起竹竿吊住树枝使劲地摇。没想到树枝竟把我的竿吊了上去。我一失手,脚也踩了个空,身子一晃,“啪”地来了一个“后空翻”坐在地上。
表哥看我那狼狈相,笑得直不起腰来,用手指着我:“瞧瞧瞧,表弟还会‘武术’了!”我哭笑不得。连奶奶也笑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我不服气地想:“我不就是手没握紧竿吗?这回我一定打下好多来,让你们看看。”
我又上了椅子,瞅准有一大串枣的枝条,把竿勾了上去。这回我拽住竿,使劲往下拉,然后上下来摇。枣子劈里啪啦往下掉,我开心得大喊:“下枣子雨啦!下枣子雨啦!”
打了一会儿,我放下竹竿,找来竹篮,和兄妹们一起开始捡枣。枣多得怎么也捡不完。这时,我多么想变成一只小刺猬,只要在地上打一个滚,就能捡到那么多枣。我们捡完了,再一看,嗬,这儿一盆,那儿一筐,真不少。
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享受这劳动的成果。我们吃啊笑啊,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望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打枣也不易呀!”是啊,干什么事都不容易。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我嚼着这脆脆的枣子,觉得格外的香甜。
这一件事让我很快乐,令我难忘。
中秋假期随笔6
中秋,意味着团圆。又到中秋,夜是凉的。爸妈不在家,我只好一个人独自吃着月饼。天快黑时,我就看天,寻找那轮圆月,可是没有,我失落地走回屋,一个人赏月又有什么意思呢?不如把时间冲淡了罢,也留给我几秒发呆的时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好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夜深了,走到河边,月亮无语,寂然悬挂在空中。即使它不是最圆的,却也是最亮的。水中也有一个月亮,那莫不是孤独的月亮在照镜子?风儿轻轻吹,心爱的镜子碎了,又聚了。水中的月影好近,我一伸手月亮仿佛就属于我了。可是它的高、亮,使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每个人分享着它的圆,而我却守着自己的缺,那灰色的脸告诉我——我很寂寞。身边摇晃的草仿佛也在赏月,然而它有着自己的同伴,会陪着它摇晃。不知不觉,凉凉的眼泪就出来了,涌在眼眶里,无法承受。乐观一点,享受一点,忘掉一些,可以让自己更快乐,那不是挺好的吗?
一些事,想着想着就忘了,看着看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没了,时间终归会冲淡一切,月圆的那种思念突然感觉到一种释放。平常,用做的一切事情来掩盖,而在这无数被团圆凝住的日子,再看不到月亮的圆,就如打开了开关一般,心里乱糟糟的。小时候,每年都很是期盼中秋,其实期盼的是月饼。而到后来,越长大,对月饼也就越不感兴趣了,再好吃,尝的依旧是一个人的寂寞。圆月下面照着一个人的影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抚摸一下他,也许这样一个举动会令那个人完全沉醉于月亮的美,而忘了寂寞悲凉,只听到圆月在对每个人低语:“中秋了,该团圆了……”听着听着,潸然泪下,那个中秋没有团圆怎么过?无奈的心情渲染过月的`色彩,月何时也分一点给我,仅仅一点点,或许可以照亮我的心。
月亮照着我,照着船,照着水。天黑得很,却是透明。祈祷与无奈,虽然月圆,心却缺,但依旧是洒脱人生,何况,一年只有这一夜,哪怕一年没有这一夜哪!
中秋假期随笔7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吟诵无数寄托相思、抒发感悟咏月名作时,我们心中那股相思、团圆之情便愈加浓烈。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中秋节这样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游子以浓浓乡愁。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热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形象体现,对于现在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枝头,在脚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漫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荣美必将充溢你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是它圆圆满满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缩影,同时也彰显中华民族取之不尽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满月,牵挂似漫天繁星,在这欢乐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风,谱上长长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中秋假期随笔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万里清光不可思,中秋赏月正当时。”每年中秋,阖家团圆齐聚一堂品饼赏月,共赏良辰美景!
说起我们广东中秋习俗那真是别具一格,满满的仪式感!儿时经常和外公在一起,所以地道的粤味中秋在我记忆中颇为深刻!俗话说“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饱。”广州人对中秋餐桌上的饮食也是颇有讲究的,除了丰盛外,自然也少不了中秋餐桌上的常客芋头、莲藕、菱角了,寓意着团圆美好。吃过团圆饭,算是拉开了中秋节的序幕!大人们会忙着“树中秋”。树亦作“竖”,是将灯笼高竖起来的意思。我喜欢外公制作的柚子灯笼,吃完柚子后外公神神秘秘的把柚子皮拿回了房间“折腾”了一会儿,只见他拿着一个精美的子灯笼走出来,放在桌上,我们全家欣赏这一特殊的灯笼不禁露出了赞叹声……
接着,一年一度的赏月大典便开始啦!外公口中的“拜月仪式”是在天台上放一张桌子,桌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月饼、沏上一壶茶,一家人借着月光喝茶、赏月、吃水果、其乐融融。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美味的月饼,一起望着那璀璨的月完,她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脸圆圆的,红红的,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赏完了月,我们一起来猜灯谜,爸爸妈妈在家里挂了好多灯笼并在灯笼藏着谜语,大家一起兴高采烈的围坐一起,幸福弥漫在这皎洁的月色中,似乎我们就在月宫中谈笑风生。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儿时妈妈讲的中秋故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百听不厌。或许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宫中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花好月圆庆团圆。每年的中秋,一家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话题!让这“粤”味中秋又多了一份幸福的味道!
中秋假期随笔9
这个中秋节,月亮还是那么亮16岁时,我的家人回到我祖母家庆祝中秋节,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坐火车回家了。我一路上都很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达车站时,我的祖父母早早地在车站等候。
我扑进祖母的怀里,要求她温暖而寒冷。当我到家时,食物已经准备好了。有玉米果冻、豆腐、豆腐花和肉末……这些都是我家乡的特色菜。豆腐和凉粉都是用石磨磨成的。它们是自己制造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它,它的味道比我买的要好。第二天是中秋节。我起得很早,大人已经很忙了。米饭和水在一个大铁锅里煮。奶奶一直用铲子铲东西。母亲把火烧得很旺。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然后水和米饭被过滤,米饭被倒进一个木蒸笼里蒸。外面更热闹了,二叔围着石窝,一手拿着棍子,一上一下不停地在石窝里打饭团玩了一会儿后,他们被配以木棍把饭团翻过来,然后继续玩,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嘿!嗨!”这确实是一项体力工作。一群孩子兴高采烈,眼睛直盯着石窝。不一会儿,米饭就变成了粘糊糊的面团。两个叔叔从石窝里拿出一个"大球",把它放进奶奶的盆子里。“好吧!你可以吃!”我闻到一股强烈的香味。我的母亲和祖母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木蒸笼,揭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一起倒进石窝,看到了我困惑的表情。奶奶说:“这叫大紫吧,是用糯米做的。我们每年中秋节都吃糯米饭,这是这里的传统。”一年中的这一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因为有很多家庭。“那两个‘大力士’重复了刚才的动作,和我奶奶说笑,不一会儿我们一家人就准备好了。奶奶给了这两个人两大组作为感谢。
当回到家,奶奶很快在每个碗里挤了三个面团球,倒了红糖、花生和奶奶自己做的黑芝麻。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开心地笑着。我甚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在城里吃的月饼。我很难和这个蛋糕相比。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也是我吃过的最有意义的中秋节!今天是中秋节,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传统的中秋节。那天的月亮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圆更亮。那天晚上,人们会像明月一样仰望天空,希望家庭团聚与和平。
中秋假期随笔10
中秋佳节,我想每个人游子归家的愿望也愈发的强烈,而我也将怀着这样的思绪踏上归家的路。
经过检票安检后,坐在椅子上,感受着人来人往的氛围,看着明亮整洁的候车大厅,等待着高铁的进站,比之过去拥挤,闷热的候车大厅来说,现在的候车大厅明显有着很大的改观,明亮的窗户,宽敞的过道,没有了以前那种拥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悠然。不多久在车站广播的提醒中,高铁缓缓驶进站台,上车后找到自己的座位,不一会儿,火车便驶出了车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车厢内却感受不到一点震动,密封的车体也感受不到任何的闷热。
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回老家看爷爷奶奶,那时候不太愿意回老家,倒不是说和爷爷奶奶不亲,而是年纪小,坐2个多小时的火车有些吃不消,在那闷热的车厢里,成年人尚且有些难受,何况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所以那个时候一提到坐火车,从内心就会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产生。后来随着年纪不断的增长,无论是上学的需要还是父母工作变动的原因而不得不经常坐火车出行,慢慢的对铁路有了改观,火车不再是以前那种闷热而有漫长的煎熬,而是一种方便简单的出行方式。渐渐的出行的首选方式从汽车变成了火车,直到现在坐在火车上喝着热茶,悠闲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静静的回想一些往事成为了一种调节心情的习惯。
比之过去2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高铁只需要不到40分钟的车程变能到达目的地,无论是舒适性还是便捷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回忆是无穷的,而时间却总是短暂的,当在我还在思绪中,列车已经驶进了终点,在列车广播亲切的告别声中,我提上行李,向家走去,那里有一直等着我回家的人。
或许归家的路很远的,但无论是何种方式,远在异乡的游子,总会以各种方法回到那个起点,回到那个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