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124句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124句
1、孟子的名言
2、孟子的成语
3、养心莫善于寡欲。
4、吾善养浩然之气。
5、仁则荣,不仁则辱。
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7、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9、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5、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25、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26、移气养体: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2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1、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8、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39、淫辞邪说: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40、至大至刚: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4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2、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4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4、尊贤使能: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4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6、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7、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8、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9、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50、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3、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5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5、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56、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57、以羊易牛: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58、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59、众楚群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60、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61、由博返约: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62、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63、运之掌上: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6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6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6、罪人不孥: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6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9、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7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72、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74、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75、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6、犹解倒悬: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77、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7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79、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8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2、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8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4、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8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8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88、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89、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9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9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9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94、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95、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96、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9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98、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99、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0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02、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10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0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05、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06、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07、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08、廉顽立懦: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0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10、守约施搏: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语本《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111、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12、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113、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114、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115、嫂溺叔援: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116、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117、左右逢原:《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
118、胶鬲之困: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119、取诸宫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120、艴然不悦: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121、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122、神州赤县: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123、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124、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